大头蜥蜴有寄生虫会传染给人吗?
大头竹叶青寄生虫很难传染给人的,就算是生病携带寄生虫也传染不了人,大头竹叶青非常容易养,放上几块石头,一个水盆,温度20多度,可以喂老鼠、青蛙、还有蛇。
陆生蜥蜴一般体表比较干燥、粗糙,具鳞片或骨板;与龟类一样,也属于温血动物,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,自身维持体温的能力较弱,所以,它们的生活习性受温度影响较大,适温范围比较,一般为23℃~32℃,低于15℃或高于35℃,很少活动或根本不活动。保持它们生活的环境清洁卫生,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。一般说来,日常饲养中容易出现的疾病有螨害、断肢、断尾与皮肤损伤等。
寄生虫病
陆生蜥蜴容易染上螨害,螨害多由于饲喂食物携带螨或饲喂器皿和生活场所不清洁所致,主要症状为不安,烦躁,搔抓,皮肤上有粉状斑点。治疗时,应对患病蜥蜴和生活环境同时进行处理。对患病蜥蜴可采用将它置于55℃~60℃的沙土中进行“热蒸”,每次5分钟,每天1次,连续5天;或用2.5%的克虱素乳剂擦洗,每天1次,连续7天;生活环境可用2.5%克虱素乳剂擦拭,密闭3天后通气2天,然后将所有用具用热水洗刷消毒。
断肢、断尾与皮肤损伤
陆生蜥蜴受到惊吓或过分激烈的打斗时,可能会发生断肢、断尾现象,或由于饲喂器皿粗糙,也会使蜥蜴身体表皮受伤或擦伤,特别是头部,常常成为受到攻击的部位,易出现损伤,有时还会导致眼睑和眼球受到伤害。如果断肢、断尾没有流血,一般说来,对患病蜥蜴没有很大的影响。如果断肢、断尾出血较多,要及时进行包扎,防止伤口感染。
对于身体表皮损伤和眼睑、眼球受伤害的个体,要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处理。一般损伤可以用5%的碘酒和0.1%的高锰酸钾液洗涂消毒,然后静养,一般一周到两周便可痊愈。如果眼睑和眼球受伤害严重,伤及眼球,导致眼球损伤或不能露于眼外,可将患病蜥蜴置于较高温度(28℃~32℃)和黑暗的环境静养,一般一周左右便可恢复正常。
外伤在治疗过程中都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卫生,在清洁水较缺乏的情况下,可涂少许消炎粉(磺胺类、碘伏),置于高温度下静养,防止细菌感染和病变发炎。
防治陆生蜥蜴疾病,除采取治疗措施外,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所处环境清洁卫生,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,都是重要措施。对于刚患病的个体,要及早采取治疗措施,切不可错过初病阶段,导致病情恶化和蔓延。对患病的个体要及时隔离,防止病害扩散蔓延。